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,社会发展瞬息万变,传统教育和思维模式难以适应社会需要。只有培养“三专”人才,特别是“三专”高端人才,才能引领社会快速发展。
所谓“三专”人才,即专业、专注、专心。专业是指人类社会科学进步、生活生产实践中,用来描述职业生涯某一阶段、某一人群,用来谋生,长期从事具体的业务作业规范;专注是专心注意、精神贯注,就是把一件事做好、做彻底;专心就是用心专一、一心一意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干一行、爱一行的意思。
专业人才是一个相对概念。根据《国际标准行业分类》的标准,国际经济分类有10个门类99个小类,国际教育也进行了相应的分类。有学农人才、学医人才、军事人才等等,他们在某个领域或某个行业,专攻术数、学有所长,是我们认为的专业人才。但就他们从事的职业来看,其专业对口的比例较低。据2016年北京市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,中国高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65%左右,本科生中,理学、农学、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更低。这就意味着三、四成大学毕业生学非所用。究其原因主要有,一是教育体制不能与市场需求有机融合,导致人才供需脱节;二是学生盲目选择专业,对职业前景缺乏理性判断;三是个人志趣爱好与专业反差太大,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;四是时代瞬息万变,学生无所适从等等。
以上原因,导致大量专业人才学非所用,甚至找不到工作,既浪费了教育资源,又流失了专业人才。大学生一般要经过“先就业、后择业”的“七年之痒”。据不完全统计,大学生工作“跳槽率”达60%以上,这说明我们人才管理任重道远。